想記錄一下阿丹這個甜蜜包袱的種種已經有一段時間
常常想提筆,又被各種大小事所打斷
想說週歲再來整理,但我覺得以我的記憶,週歲可能早就忘光了
以下就「吐奶」、「體重過輕」、「肌肉張力大」、「關節角度大」、
「掉奶嘴」、「睡小床」、「發展遲緩與早期療育」、「分離焦慮」各個事件來記錄阿丹~
「吐奶」
阿丹從月子中心開始就是個trouble maker
除了每吃必吐之外,還會大噴屎(從嬰兒車拋物線噴到地上這樣)
回家後也是每餐三吐以上,坐餵躺餵都吐,吃飽沒吃飽都吐,有打嗝沒打嗝都吐,抱直抱斜抱躺都吐,
吃完吐,隔1-3小時後還是可以吐,早吐午吐睡到一半也吐,喝奶吐副食也吐....總之大家想得到的方法都試過了,
我每天都要洗1-2桶衣服,晚上聽到他即將嘔吐的聲音都立馬跳起來怕他嗆奶,
半夜常常幫他換枕巾、換衣服,當然白天更常換就不用說了
七八個月以來,我幾乎沒有連續睡超過三小時,因為他一有動靜我就會起來待命
尤其是他4個月開始很好動的時,幾乎扭動一下就吐
家裡沙發的布套以前是一年洗個四五次,現在是一個月洗四五次
媽媽我大概就是那五六件衣服在輪著穿,因為每天都要被嘔吐數次,實在沒fu去買新衣阿!
好幾次半夜他嘔吐不舒服不肯睡,一直起來然後一直吐,我都抱著他痛哭
常對他說”是不是出生的時候媽媽嚇到你了?你怎麼這麼焦慮呢?”(見生產文)
求助大醫院照過腦和腹部超音波都都正常
俗話說的"胃淺",胃部括約肌尚未發育完全,只要一緊張焦慮就會吐,
胃食道逆流,只能等待時間
醫生說有的小孩會持續到4.5歲......= =
醫生開了止吐藥水及表飛鳴,改善也有限
但很神奇的就在7-8個月開始,突然就不太會吐了,
原本一天吐幾十次,突然變成一兩天才吐一次
真的是太神奇了!!
我想,可能是這兩個月積極的做復健與積極的練爬、訓練肌肉有關
有人問我說怎麼熬過這段日子?
我想...就把嘔吐物當口水吧!反正你也阻止不了XD
「體重過輕」
阿丹大約2-3M時有體重過輕掉出生長線的問題(3%以下)
可能跟他容易焦慮、容易吐奶以及媽媽母奶不足有關
為此我們看遍醫生,
除了媽媽自己吃藥刺激祕乳激素、勤擠、勤餵
甚至請榮總小兒科主任幫我檢視餵乳姿勢、含乳狀況、乳房按摩等
(就是脫給醫師看這樣XD)
也請語言治療師觀察阿丹的吸吮能力、舌頭肌肉運作
在一切努力用盡後,小兒科主任說:「看來只能用最後一步-加配方奶」
雖然很難過無法給孩子全母乳哺育,但至少生長曲線有上來,變成一隻胖丹了!
代價是阿丹從6個月起就不肯喝母奶......!!!!
此時很多人就說"母奶餵6個月就差不多了阿"
錯!
如果可以,母乳是餵越久越好!
「肌肉張力大」
從出生開始,我就感覺到抱阿丹跟抱姊姊小彤有很大的不同
一開始只是覺得阿丹很ㄍ一ㄥ,全身都是肌肉很緊張的樣子
連洗澡時我都要很費力才能洗到他的腋下,
後來又發現左手胳膊的張力大於右手
我跟小兒科主任提到這個問題
他建議我們轉復健科,
復健科進行了小兒物理與職能治療的評估
認為需要做一些復健幫助他放鬆及伸展他的肌肉
於是開啟了我們的復健之路!
「關節角度大」
在做物理治療課程前,我從來沒聽過關節角度大這個名詞
而物理治療師認為阿丹有一點點的關節角度大的問題
關節角度大多半來自遺傳,孩子一般而言看起來很軟骨,
好像身段很軟那樣
身上的關節都能扭轉的很彎很彎也不致不舒服
也有可能呈現走路歪七扭八,腳掌向內或外撇的感覺
我忽然覺得我好像是這樣,手指頭可以凹很彎之類的
這是一個很不容易被發現的發展問題
通常「關節角度大」應該是會「肌肉張力小」
但阿丹就是這麼奇妙的「關節角度大」VS「肌肉張力大」
當然,都只是些微的
這部份藉由適當的肌肉耐力訓練可以改善
另外,關節角度大的孩子在選擇鞋子上,
需要選擇包覆性高的,避免發育或學步會有問題
「掉奶嘴」
在很難顧的情況之下,月子中心護士偷塞奶嘴開啟了吃奶嘴的不歸路
於是至今將近9個月的時間,
睡覺時的阿丹都呈現掉奶嘴馬上哭的情況
媽媽只能任命的半夜一直起來撿
祈禱他能像姐姐一樣,睡夢中能自行找到奶嘴自己塞進去
阿丹的吸吮方式跟姊姊很不一樣
姊姊吸奶嘴不太需要奶嘴夾,阿丹則是吸一下就掉或吐出
據說母乳親餵的寶寶吸奶嘴比較吸不住~
「睡小床」
這是我唯一覺得很安慰的事
小彤以前由於爸爸心疼她一直撞到小床的欄杆哭醒
在三、四個月時開始跟我睡大床,從此就回不去了!
後來懷阿丹後,我誓言之後堅持要他睡小床,
所以買了超厚床圍來應付翻滾的BABY
只能說~他睡的像睡沙發一樣舒服XDXDXD
「發展遲緩與早期療育」
下這個標題其實要有很大的勇氣
畢竟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孩子被貼上什麼標籤
在開始了復健之路後,我常面對別人的眼光
也常說服自己”我的孩子不是那樣”
(雖然阿丹只是很輕微的落後一點點)
我真的很佩服那些需要長期做復健孩子的家長
他們經過了很艱辛的路
一開始我也跟醫師、跟老公、跟其他媽媽討論
是否要讓阿丹做復健,
因為其實4-5個月還不會翻身的孩子很多
6個月還不會爬的孩子也很多
為何我的孩子要因此復健?
(是的你沒聽錯,7坐8爬已經是上個世紀以前的標準了)
後來醫師娘寬寬媽鼓勵我
她說:「孩子的事,寧可小題大做」
這句話讓我堅持到現在,而且事實證明我做對了
這對父母而言事很難的事
但我跟爸爸共同決定
寧可先認定他疑似遲緩然後立即給予復健
也不要等到發現真的遲緩才來懊悔沒有早一點開始
其實孩子的發展是環環相扣
例如
早一點開始副食品(四個月開始)可訓練牙齒咀嚼能力
咀嚼能力會影響語言發展
語言發展影響情緒表達
(如果孩子2.5Y還無法正確使用語言表達他的想法與情緒,將造成障礙)
這些事情錯過就無法重來
阿丹做復健的三個多月來
歷經多少次復健時我跟他面對面流淚的局面
但就在這個月,他突然什麼都開始會了,
以前教他的肌肉運用、肌肉反射他都突然開竅了
8M開始會稍微扶站、扶走、爬行(全部一起來這樣)
連治療師都認為他進步神速,已經超越標準了
大概再一兩次就可以不必再來了!
我認為早期療育真的很重要,很多媽媽都忽視小孩發展較慢
認為「以後就會」、「慢一點沒關係」、
「男生比較慢」、「反正沒爬直接會走也沒關係」...等等
這真的是窒礙孩子的發展
我相信這半年來我們跟孩子共同的努力,
對孩子未來有絕對的正面幫助
千萬不要因為大人的面子而錯失了早療黃金期,
因為錯過,你將要用加倍的時間與努力去經歷復健過程!
「分離焦慮」
才剛慶幸阿丹可以不必去復健了~
這禮拜開始走到分離焦慮的深淵....
從這週起,阿丹突然就像我踩到的口香糖一樣
無法和我分開~
別人抱他就是哭鬧,一換我抱,馬上跟別人笑跟別人玩
盡管睡飽吃足也一定要我在他視線內
更不用說有點餓有點想睡的時候了
總之就是寸步不能離的狀況
也因此白天我要忍受放他在那裡哭的哭聲
傍晚後為了避免他太激動做惡夢,我只好揹或抱著他
揹著他上廁所、揹著他煮飯、揹著他做家事、
連幫姐姐洗澡時也揹著他,
就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帶著將近10公斤的啞鈴這樣
........
朋友跟我說"不用擔心,通常1歲半就會好"
我.............還有9個月的重量訓練課程這樣......
以上分享給所有辛苦養育孩子的媽媽~
(圖為胖丹今天突然一拿到吸管水杯就會喝水@@嚇死我了)